第 48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48 章
燕國目前沒什麽反應。
正如西縣侯憂心消息傳遞太慢發生變故所以加緊行軍一樣, 同樣的定律在燕國身上也有效。
高陽以有心算無心,等到平原與上源兩郡弄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麽的時候,瀛陽易主一事已經塵埃落定。
西縣侯與梁華親自坐鎮瀛陽, 保持足夠威懾力的同時也並未繼續向北方施壓, 因此兩郡的部落除了最初的如臨大敵, 很快便恢覆如常,繼續爭論起投燕亦或是投代的事。
“他們還沒吵出來結果呢?”前來押送糧草的秦琬好奇地向西縣侯打聽。
“沒呢。”
西縣侯說起這個便有些無語,敵人這麽廢柴, 總有種他們在對著空氣輸出的感覺, 雖然獅子搏兔亦需全力,但架不住對方連兔子都不如啊。
“他們各推了一個盟主出來,我估摸著,怕是要打上一場才能決出結果。”
秦琬眼睛不覺瞪大, 大敵當前先內鬥, 這什麽奇葩?
西縣侯看出秦琬的意思,笑著道:“要不怎麽說晉王這樣的宗親難得呢?前頭趙國最後一個皇帝, 都被各方勢力圍在京城了, 也得把自己侄兒殺了過把當皇帝的癮。換到平原與上源二郡亦是如此,這兩地的部落互相通婚多年, 早已不便你我, 此時爭鬥起來,必然是不死不休的下場。”
秦琬點頭表示受教, 難怪建元帝根本不在乎晉王的冷淡態度, 原來這年頭對宗親的要求已經低到只要別隨便造反就行了的地步嗎?
這麽一看,晉王雖然嘴上對建元帝罵罵咧咧, 實際上建元帝交給他的事他卻照辦不誤,竟然也稱得上國之懿親。
不過此時不是糾結時人道德觀念的時候, 關於晉王的想法只在秦琬腦子裏打了個轉便被丟到一旁。
她說得是另一件事:“有賴去年冬日發掘蟲卵,今年的春蝗只是零星可見。然瀛陽世族暗中打探北方的消息,已經有草場被蝗蟲啃噬一空,今年秋冬之交,必然要有大蝗起自兩郡,叔父若不介意,我可將辛歸借調到瀛陽一段時間。”
西縣侯問:“就是那個在高陽主持滅蝗的辛大農?”
見秦琬頷首,西縣侯喜不自勝:“這分明是求不來的好事,先前鄭伯安亦是如此,大谷關的軍屯多收了不少糧食,可惜全便宜了你。”
大谷關的駐軍如今已經換成了秦琬麾下的士卒,夏收後糧食自然成了他們的軍糧,但西縣侯也不虧,這些時日她的糧草秦琬供給了大半,可比大谷關那點屯田收上來的糧食多多了。
知道西縣侯對熟人開玩笑一向沒顧忌,秦琬對此只是一笑而過:“北地蝗蟲南下,瀛陽首當其沖,叔父務必小心應對。若是百姓懼怕天罰不敢捕蝗,叔父大可……”
秦琬正要說可以推到自己頭上,卻聽西縣侯接過話頭:“我為瀛陽長官,上面又有州牧與陛下,天塌下來也有高個頂著。”
“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董生天人之說,著實害人不淺。”
西縣侯拍了拍秦琬肩膀,他修習老莊,並不認為天該是人格化的形象,因此從未接受蝗蟲是天罰一說:“主上不仁本就是百姓遭殃,上天降罪天子,竟也是百姓受罰,未免太不講理了些。”
秦琬很是讚同地點頭,果然西縣侯這樣的才是正常人,“我聽大興傳來的消息,今年邵西大部皆受旱情影響,陛下征發邵西各家豪強僮仆三萬人開鑿水渠,又馳山澤之禁,讓百姓自入山澤求活。”
這類征調往往由豪強自掏腰包解決家中僮仆的吃飯問題,堪比搶錢的舉動極易招致豪強的不滿,與建元帝一開始對豪強拉一派打一派的態度並不相符,可見建元帝被窘迫的財政逼到了什麽地步。
“朝廷府庫空虛成這樣,若是此番應對不當,只怕也難以從朝廷手中要來糧食貼補地方,三郡百姓的生計,可都擔在叔父肩上。”
瀛陽是此番抗蝗的第一道防線,能誘殺多少蝗蟲關系到高陽與晉王治下今年的收成,因此秦琬這話並不是故意給西縣侯施加壓力。
“晉王叔已經傳信,若瀛陽百姓因為捕蝗耽誤了農事,他可負擔瀛陽上下,從現在至明年秋收之前所需的糧食。”
晉王財大氣粗,秦琬治下雖然人口不豐比不得晉王糧食多,但靠著做生意從行商處賺來的糧帛也不少,拿出部分糧食接濟瀛陽並不勉強。
“我雖比不得晉王叔,但有高陽百姓一口飯吃,便不會餓著瀛陽百姓。”
西縣侯笑道:“有你與晉王這話,我再無憂慮之處。”
送走秦琬,瀛陽各處立刻在辛歸的指導下布置起除蝗事宜。
除了在已經收獲的麥田裏輪種大豆保收,他們又於空地上立起草廬,預備著利用蝗蟲的趨光性將其誘入火中。
最重要的是,辛歸指點著各縣暫時截斷了各處水渠,在幹涸的水渠中撒上成熟的粟米一樣能誘使蝗蟲降落在水渠中,再利用翻車提前於高處蓄水,一旦蝗蟲積攢到一定數量,便掘開攔水堤,將蓄好的水灌入水渠,便可將蝗蟲活埋。
高陽郡雖然在瀛陽郡南側,但同樣做好了應對之策,縣中百姓被秦琬發動起來編網,以網捕蝗同樣是古人常用的手段,由於到達高陽的飛蝗必然是成蟲,因而許多應對幼蟲的方法並不能用。
秦琬對著從民心商店買來的《捕蝗要訣》研究了半天,最終還是采用了人穿式捕蝗法[1],只是鑒於時人對於蝗蟲的恐懼,未免被誤會成拿童男童女祭祀蝗神,她將裏邊要求的幼童換成了半大孩子,又特意從庫房裏播了一批紗,給他們做個了個從頭包到腳的大型幕籬,保證不會讓蝗蟲近他們的身。
除此之外,她還在國中臨時頒布了一道政令:“凡坐視飛蝗產卵而不掘者,杖二十,四方鄰裏杖十。”
這還是秦琬到了高陽之後,第一針對百姓發布懲罰性的政令,甚至還帶上了連坐這樣有著濃厚法家色彩的手段,姚紹與竇顯一開始還覺得驚訝,但隨後便收到了秦琬的補充條例——
百姓可用蟲卵與所捕成蟲到各縣縣衙換取布匹。
秦琬向兩人解釋:“前頭那是怕有人懼怕蝗神不敢捕捉,若只有獎勵沒有懲罰,難免會有人不肯為了些許小利得罪上蒼。可若會累及鄰裏,他們自然要斟酌一番,便是仍舊固持己見,鄰裏也不會坐視不管。”
兩人默契地對視一眼,還以為高陽郡主突然轉了脾性,沒想到還是和原來一個樣。
“至於收上來的蝗蟲,一並燒了吧,可惜蝗蟲一旦集群便有了毒性,吃多了對身體不好,否則下鍋炸了亦是一道美味。”
秦琬說到最後,惋惜之意甚濃。
她雖然不缺吃穿,但飲食質量比起現代差了不止一星半點,例如因為高油高熱量在現代經常被視作洪水猛獸的炸物,以秦琬的身份,尚且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奢侈一把。
以致於她此時說起炸蝗蟲,腦子裏浮現出的卻是曾經蹭過同學幾口的油炸蜂蛹,油脂和蛋白質的完美結合,想想就讓人兩眼發綠。
然而她這幅垂涎欲滴的模樣,落在姚紹和竇顯兩人眼裏,就顯得有t些驚悚了。
“蝗蟲?還能吃?!”
“都是蟲子怎麽就不能吃了?”秦琬眉頭一挑,對他們這種挑食的行為異常不滿,“吃蟲子總比吃雁遺[2]好多了吧?”
姚紹欲語還休,雖然兩者確實沒有可比性,但問題是您一個長在深宮的龍子皇孫,怎麽會知道蝗蟲能吃?
大周窮是窮了點,但還沒窮到這個地步吧?
竇顯暗中拉了拉姚紹的袖子,制止了對方繼續追問的沖動,拉著對方下去布置各縣捕蝗事宜。
引火燒蝗在很多時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,歷史上從來不乏引火誘蝗,結果殃及莊稼的例子。
將相對理論經驗最豐富的辛歸派到瀛陽之後,唯二看過系統《捕蝗要訣》全文的秦琬就成了高陽郡理論知識最豐富的人。
她親自查探過郡中各處引火點,指揮著人將草廬周圍的雜草等易燃物全部清理幹凈,方才暫時將捕蝗一事交給姚紹與竇顯,趕在第一波蝗蟲到來之前去了瀛陽。
介縣位於瀛陽的最北邊,是南下飛蝗的第一站。
因而此地的草廬中聚集飛蝗的速度極快,為了避免蝗蟲因為饑餓離去,草廬內甚至撒了不少今年方收的麥粟,密密麻麻的蝗蟲趴在草廬上,甚至啃食起不小心夾雜進幹草裏的青草。
系統終於在此時找到了自己的價值,它透過秦琬的眼睛計算著草廬中蝗蟲的密度,適時發出提醒。
【可以了】
秦琬看向一旁的辛歸,辛歸會意,吩咐道:“點火吧。”
守在一旁的士卒立刻將手中的火把丟進草廬,用幹草紮成的純草房瞬間被引燃而後倒塌,根本沒有給身處其中的蝗蟲逃竄的機會。
“往後幾日便照著這個來,盡快將草廬重新立起來……”
辛歸又帶著人往旁邊仔細叮囑了一番,秦琬則向一旁的西縣侯告辭:“我也該回高陽主持大局了,前些日子送來的糧食還能撐多久?如今蝗蟲肆虐,並不適宜運糧,我這才提前將糧食運往瀛陽,若是不夠,叔父務必讓人知會我一聲。”
西縣侯這些時候惡補了不少蝗蟲的習性,聞言擺手道:“飛蝗日行三百裏,便是暫時駐足瀛陽,也留不了多久,只怕三兩日的功夫便到高陽了,你還是盡快回去為好。”
秦琬連夜南下,最終停留在霍關,霍關旁邊有瀛水流經,植被較之大谷關更旺盛些,因而成了高陽防備蝗蟲的第一道門戶。
入夜之後,秦琬立在霍關的城墻上,看著各處草廬中影影綽綽的火光,朝賈謐道:“今年冬天瀛陽有得忙了。”
蝗蟲喜食青草,能在平原與上源兩郡繁衍至如今的規模,兩地的草場必然已經被蝗蟲吃盡了。
草場被毀,失去食物來源的牛羊必然難以保全,屆時遭受重大損失的兩郡部落,豈會放過南邊的肥羊?
“你替我擬一封奏疏出來,將此番蝗災之事如實報與大興。”秦琬回過神叮囑賈謐,又喃喃自語,“若今年的旱情如此嚴重,沒道理燕國會不受影響,怎麽一直沒聽說燕國那邊有什麽動靜?”
大家都在北邊,刮著一樣的季風,沒理由周國大旱,燕國就風調雨順吧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燕國目前沒什麽反應。
正如西縣侯憂心消息傳遞太慢發生變故所以加緊行軍一樣, 同樣的定律在燕國身上也有效。
高陽以有心算無心,等到平原與上源兩郡弄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麽的時候,瀛陽易主一事已經塵埃落定。
西縣侯與梁華親自坐鎮瀛陽, 保持足夠威懾力的同時也並未繼續向北方施壓, 因此兩郡的部落除了最初的如臨大敵, 很快便恢覆如常,繼續爭論起投燕亦或是投代的事。
“他們還沒吵出來結果呢?”前來押送糧草的秦琬好奇地向西縣侯打聽。
“沒呢。”
西縣侯說起這個便有些無語,敵人這麽廢柴, 總有種他們在對著空氣輸出的感覺, 雖然獅子搏兔亦需全力,但架不住對方連兔子都不如啊。
“他們各推了一個盟主出來,我估摸著,怕是要打上一場才能決出結果。”
秦琬眼睛不覺瞪大, 大敵當前先內鬥, 這什麽奇葩?
西縣侯看出秦琬的意思,笑著道:“要不怎麽說晉王這樣的宗親難得呢?前頭趙國最後一個皇帝, 都被各方勢力圍在京城了, 也得把自己侄兒殺了過把當皇帝的癮。換到平原與上源二郡亦是如此,這兩地的部落互相通婚多年, 早已不便你我, 此時爭鬥起來,必然是不死不休的下場。”
秦琬點頭表示受教, 難怪建元帝根本不在乎晉王的冷淡態度, 原來這年頭對宗親的要求已經低到只要別隨便造反就行了的地步嗎?
這麽一看,晉王雖然嘴上對建元帝罵罵咧咧, 實際上建元帝交給他的事他卻照辦不誤,竟然也稱得上國之懿親。
不過此時不是糾結時人道德觀念的時候, 關於晉王的想法只在秦琬腦子裏打了個轉便被丟到一旁。
她說得是另一件事:“有賴去年冬日發掘蟲卵,今年的春蝗只是零星可見。然瀛陽世族暗中打探北方的消息,已經有草場被蝗蟲啃噬一空,今年秋冬之交,必然要有大蝗起自兩郡,叔父若不介意,我可將辛歸借調到瀛陽一段時間。”
西縣侯問:“就是那個在高陽主持滅蝗的辛大農?”
見秦琬頷首,西縣侯喜不自勝:“這分明是求不來的好事,先前鄭伯安亦是如此,大谷關的軍屯多收了不少糧食,可惜全便宜了你。”
大谷關的駐軍如今已經換成了秦琬麾下的士卒,夏收後糧食自然成了他們的軍糧,但西縣侯也不虧,這些時日她的糧草秦琬供給了大半,可比大谷關那點屯田收上來的糧食多多了。
知道西縣侯對熟人開玩笑一向沒顧忌,秦琬對此只是一笑而過:“北地蝗蟲南下,瀛陽首當其沖,叔父務必小心應對。若是百姓懼怕天罰不敢捕蝗,叔父大可……”
秦琬正要說可以推到自己頭上,卻聽西縣侯接過話頭:“我為瀛陽長官,上面又有州牧與陛下,天塌下來也有高個頂著。”
“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。董生天人之說,著實害人不淺。”
西縣侯拍了拍秦琬肩膀,他修習老莊,並不認為天該是人格化的形象,因此從未接受蝗蟲是天罰一說:“主上不仁本就是百姓遭殃,上天降罪天子,竟也是百姓受罰,未免太不講理了些。”
秦琬很是讚同地點頭,果然西縣侯這樣的才是正常人,“我聽大興傳來的消息,今年邵西大部皆受旱情影響,陛下征發邵西各家豪強僮仆三萬人開鑿水渠,又馳山澤之禁,讓百姓自入山澤求活。”
這類征調往往由豪強自掏腰包解決家中僮仆的吃飯問題,堪比搶錢的舉動極易招致豪強的不滿,與建元帝一開始對豪強拉一派打一派的態度並不相符,可見建元帝被窘迫的財政逼到了什麽地步。
“朝廷府庫空虛成這樣,若是此番應對不當,只怕也難以從朝廷手中要來糧食貼補地方,三郡百姓的生計,可都擔在叔父肩上。”
瀛陽是此番抗蝗的第一道防線,能誘殺多少蝗蟲關系到高陽與晉王治下今年的收成,因此秦琬這話並不是故意給西縣侯施加壓力。
“晉王叔已經傳信,若瀛陽百姓因為捕蝗耽誤了農事,他可負擔瀛陽上下,從現在至明年秋收之前所需的糧食。”
晉王財大氣粗,秦琬治下雖然人口不豐比不得晉王糧食多,但靠著做生意從行商處賺來的糧帛也不少,拿出部分糧食接濟瀛陽並不勉強。
“我雖比不得晉王叔,但有高陽百姓一口飯吃,便不會餓著瀛陽百姓。”
西縣侯笑道:“有你與晉王這話,我再無憂慮之處。”
送走秦琬,瀛陽各處立刻在辛歸的指導下布置起除蝗事宜。
除了在已經收獲的麥田裏輪種大豆保收,他們又於空地上立起草廬,預備著利用蝗蟲的趨光性將其誘入火中。
最重要的是,辛歸指點著各縣暫時截斷了各處水渠,在幹涸的水渠中撒上成熟的粟米一樣能誘使蝗蟲降落在水渠中,再利用翻車提前於高處蓄水,一旦蝗蟲積攢到一定數量,便掘開攔水堤,將蓄好的水灌入水渠,便可將蝗蟲活埋。
高陽郡雖然在瀛陽郡南側,但同樣做好了應對之策,縣中百姓被秦琬發動起來編網,以網捕蝗同樣是古人常用的手段,由於到達高陽的飛蝗必然是成蟲,因而許多應對幼蟲的方法並不能用。
秦琬對著從民心商店買來的《捕蝗要訣》研究了半天,最終還是采用了人穿式捕蝗法[1],只是鑒於時人對於蝗蟲的恐懼,未免被誤會成拿童男童女祭祀蝗神,她將裏邊要求的幼童換成了半大孩子,又特意從庫房裏播了一批紗,給他們做個了個從頭包到腳的大型幕籬,保證不會讓蝗蟲近他們的身。
除此之外,她還在國中臨時頒布了一道政令:“凡坐視飛蝗產卵而不掘者,杖二十,四方鄰裏杖十。”
這還是秦琬到了高陽之後,第一針對百姓發布懲罰性的政令,甚至還帶上了連坐這樣有著濃厚法家色彩的手段,姚紹與竇顯一開始還覺得驚訝,但隨後便收到了秦琬的補充條例——
百姓可用蟲卵與所捕成蟲到各縣縣衙換取布匹。
秦琬向兩人解釋:“前頭那是怕有人懼怕蝗神不敢捕捉,若只有獎勵沒有懲罰,難免會有人不肯為了些許小利得罪上蒼。可若會累及鄰裏,他們自然要斟酌一番,便是仍舊固持己見,鄰裏也不會坐視不管。”
兩人默契地對視一眼,還以為高陽郡主突然轉了脾性,沒想到還是和原來一個樣。
“至於收上來的蝗蟲,一並燒了吧,可惜蝗蟲一旦集群便有了毒性,吃多了對身體不好,否則下鍋炸了亦是一道美味。”
秦琬說到最後,惋惜之意甚濃。
她雖然不缺吃穿,但飲食質量比起現代差了不止一星半點,例如因為高油高熱量在現代經常被視作洪水猛獸的炸物,以秦琬的身份,尚且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奢侈一把。
以致於她此時說起炸蝗蟲,腦子裏浮現出的卻是曾經蹭過同學幾口的油炸蜂蛹,油脂和蛋白質的完美結合,想想就讓人兩眼發綠。
然而她這幅垂涎欲滴的模樣,落在姚紹和竇顯兩人眼裏,就顯得有t些驚悚了。
“蝗蟲?還能吃?!”
“都是蟲子怎麽就不能吃了?”秦琬眉頭一挑,對他們這種挑食的行為異常不滿,“吃蟲子總比吃雁遺[2]好多了吧?”
姚紹欲語還休,雖然兩者確實沒有可比性,但問題是您一個長在深宮的龍子皇孫,怎麽會知道蝗蟲能吃?
大周窮是窮了點,但還沒窮到這個地步吧?
竇顯暗中拉了拉姚紹的袖子,制止了對方繼續追問的沖動,拉著對方下去布置各縣捕蝗事宜。
引火燒蝗在很多時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法子,歷史上從來不乏引火誘蝗,結果殃及莊稼的例子。
將相對理論經驗最豐富的辛歸派到瀛陽之後,唯二看過系統《捕蝗要訣》全文的秦琬就成了高陽郡理論知識最豐富的人。
她親自查探過郡中各處引火點,指揮著人將草廬周圍的雜草等易燃物全部清理幹凈,方才暫時將捕蝗一事交給姚紹與竇顯,趕在第一波蝗蟲到來之前去了瀛陽。
介縣位於瀛陽的最北邊,是南下飛蝗的第一站。
因而此地的草廬中聚集飛蝗的速度極快,為了避免蝗蟲因為饑餓離去,草廬內甚至撒了不少今年方收的麥粟,密密麻麻的蝗蟲趴在草廬上,甚至啃食起不小心夾雜進幹草裏的青草。
系統終於在此時找到了自己的價值,它透過秦琬的眼睛計算著草廬中蝗蟲的密度,適時發出提醒。
【可以了】
秦琬看向一旁的辛歸,辛歸會意,吩咐道:“點火吧。”
守在一旁的士卒立刻將手中的火把丟進草廬,用幹草紮成的純草房瞬間被引燃而後倒塌,根本沒有給身處其中的蝗蟲逃竄的機會。
“往後幾日便照著這個來,盡快將草廬重新立起來……”
辛歸又帶著人往旁邊仔細叮囑了一番,秦琬則向一旁的西縣侯告辭:“我也該回高陽主持大局了,前些日子送來的糧食還能撐多久?如今蝗蟲肆虐,並不適宜運糧,我這才提前將糧食運往瀛陽,若是不夠,叔父務必讓人知會我一聲。”
西縣侯這些時候惡補了不少蝗蟲的習性,聞言擺手道:“飛蝗日行三百裏,便是暫時駐足瀛陽,也留不了多久,只怕三兩日的功夫便到高陽了,你還是盡快回去為好。”
秦琬連夜南下,最終停留在霍關,霍關旁邊有瀛水流經,植被較之大谷關更旺盛些,因而成了高陽防備蝗蟲的第一道門戶。
入夜之後,秦琬立在霍關的城墻上,看著各處草廬中影影綽綽的火光,朝賈謐道:“今年冬天瀛陽有得忙了。”
蝗蟲喜食青草,能在平原與上源兩郡繁衍至如今的規模,兩地的草場必然已經被蝗蟲吃盡了。
草場被毀,失去食物來源的牛羊必然難以保全,屆時遭受重大損失的兩郡部落,豈會放過南邊的肥羊?
“你替我擬一封奏疏出來,將此番蝗災之事如實報與大興。”秦琬回過神叮囑賈謐,又喃喃自語,“若今年的旱情如此嚴重,沒道理燕國會不受影響,怎麽一直沒聽說燕國那邊有什麽動靜?”
大家都在北邊,刮著一樣的季風,沒理由周國大旱,燕國就風調雨順吧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